世界上名的猛禽的化石历史-迅猛龙是如何被发现的,恐龙考古模型厂家北京圣园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在过去 200 年发现的所有恐龙中,迅猛龙接近崎岖古生物学家的浪漫理想,即穿越危险的、风吹过的地形寻找古代化石。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恐龙远没有后来在电影中描述的那么聪明和凶猛,罪魁祸是侏罗纪公园的捕猎、思维敏捷、转动门把手的“迅猛龙”(实际上是由密切相关的猛禽属恐爪龙的个体,即使如此也不是那么准确)。
戈壁沙漠的迅猛龙
在 1920 年代初期,蒙古(位于中亚)是地球上偏远的地方之一,火车、飞机或几乎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到达,只有一辆装满油的汽车和坚固耐用的大篷车马匹。这正是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派往外蒙古、经由中国西部在著名古生物学家罗伊·查普曼·安德鲁斯( Roy Chapman Andrews)领导的一系列化石狩猎探险中所做的。
尽管安德鲁斯在 1920 年代初期亲自发现并命名了许多蒙古恐龙——包括偷蛋龙和原角龙——但发掘迅猛龙的荣誉归于他的一位同事彼得凯森,他在戈壁的一个挖掘场偶然发现了一个压碎的头骨和脚趾爪沙漠。不幸的是,对于凯森来说,命名迅猛龙的荣誉并没有给他,甚至没有给安德鲁斯,而是给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主席亨利·费尔菲尔德·奥斯本(毕竟,他写了所有的支票)。
奥斯本在一篇流行的杂志文章中称这种恐龙为“食肉龙”;幸运的是,对于几代学生(你能想象必须区分偷蛋龙和偷蛋龙吗?),他选择了蒙古迅猛龙 (“来自蒙古的快速小偷”)为他的科学论文。
铁幕后的迅猛龙
在 1920 年代初期派遣一支美国探险队前往戈壁沙漠已经够困难了;仅仅几年后,这在政治上变得不可能,因为蒙古政府被共产主义革命推翻,苏联对蒙古科学施加了霸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直到 1949 年才成立,这让苏联在今天由中国而不是俄罗斯主导的蒙古民族中取得了关键的优势。)
结果是,50 多年来,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被排除在任何进一步的迅猛龙狩猎探险之外。二战后,蒙古科学家在苏联和波兰同事的帮助下,多次返回火焰崖化石遗址,在那里出土了初的迅猛龙标本。著名的发现——一只近乎完整的迅猛龙在与同样保存完好的原角龙搏斗时被捕——于 1971 年宣布。
1980 年代后期,随着苏联及其卫星的崩溃,西方科学家再次能够在蒙古旅行。当时,中国和加拿大的联合团队在中国北部发现了迅猛龙标本,蒙古和美国的联合团队在火焰崖遗址出土了更多的迅猛龙。(在后一次探险中发现的一个标本被非正式地命名 为“Ichabodcraniosaurus”,以纳撒尼尔霍桑的无头骑士的名字命名,因为它没有头骨。)
后来,在 2007 年,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只迅猛龙前臂带有明显的羽毛笔印记——这是个确定的证明(长期以来一直被怀疑)迅猛龙有羽毛而不是爬行动物的鳞片。
中亚的有羽毛的兽脚亚目
众所周知,迅猛龙远非白垩纪晚期中亚有羽毛的食肉恐龙。地面上布满了与北美伤齿龙密切相关的恐龙鸟类,包括蜥鸟目、林海文托龙、拜伦龙,以及名字美妙的扎纳巴扎尔;与偷蛋龙密切相关的有羽毛恐龙,包括河源龙、Citipati、Conchoraptor,以及(也)名字美妙的可汗;以及种类繁多的相关猛禽。这些恐龙中的大部分是在 20 世纪后期发现的,在中国一代才华横溢的古生物学家的主持下。
被风吹过的蒙古平原是什么让这种恐龙多样性的品牌受到青睐?显然,白垩纪晚期中亚的条件有利于小型、易游动的动物,它们可以灵活地追捕较小的猎物或迅速逃离稍大的恐龙鸟类的魔爪。
事实上,恐龙考古模型厂家北京圣园发现,中亚羽毛恐龙的大量出现,为飞行的进化提供了可能的解释:初是为了保温和展示的目的而进化的,羽毛在恐龙奔跑时给了它们一定的“升力”,因此越来越受到自然选择的青睐,直到一只幸运的爬行动物实现了真正的“起飞”!